今年6月,投資3億元建設的廣東巨輪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車間正式竣工。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領先和第一家上市的汽車子午線輪胎模具專業開發制造企業。
據介紹,模具智能化車間將引進、集成各類自動化、數控化、智能化系統裝備,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智能化生產線,生產大型工程車胎及特種輪胎模具和其他高端模具產品。
巨輪的發展之路向來比較“主動”。
早在2007年,巨輪模具投資2.5億元建設“年產200臺高精度液壓式輪胎硫化機項目”,從輪胎模具生產商向輪胎裝備設備生產商轉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巨輪模具硫化液壓機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已經成為公司的另一大盈利來源。
巨輪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潮忠告訴記者,此番瞄準智能化車間,將大大提升巨輪股份模具制造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吳潮忠的“商業嗅覺”是靈敏的。
早在2011年前,國際模具市場以日本、德國、美國為壟斷地位的先進模具生產技術吞噬著全球模具市場。這三大國對于高精度與復合性模具的開發,不論在設計能力、制造技術都保持著領先的地位。同時,這三大國也擁有練習精良的技術研發人才。這些絕對的優勢使這三國成為當之無愧的模具頭領。
然而,在全球經濟面臨萎縮的境地下,模具需求市場也開始一蹶不振,加上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包括這三大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模具產業發展日趨困難。
“趁著發達國家模具業不振之際,中國模具開始順流而上。由于其龐大的市場需求加上低成本的人力和采購使其的模具市場日益火爆。”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表示,隨著模具業的壯大,中國模具的制造技術也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為此,我國也制定了模具強國標準,不斷提高以智能化模具為主要代表的高效、精密、高性能模具的水平,中長期目標是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十二五”期末首先要使智能化模具水平能基本滿足智能制造所需。根據規劃,我國生產的高效、精密、高性能模具占模具總量的比例從目前的約35%,將達到“十二五”期末的40%以上,進而達到50%以上的中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