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2013上海國際電動汽車示范城市與產業發展論壇”在上海開幕。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論壇開幕式并作了主題演講。萬鋼提出:“未來幾年,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同樣,也是我們中國新能源汽車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培育和攻堅時期,它需要我們各方面協同配合,共同努力。”
能源危機、能源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正在迫使全球汽車行業發生轉變。萬鋼在演講中介紹,我國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已經由本世紀初的30%左右上升到去年的58%以上。萬鋼說,“傳統能源,傳統生產方式,以及傳統的交通方式是隨著大批量的快速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萬鋼認為,應從幾個方面入手,努力加快新能源汽車戰略前進的步伐:首先要繼續把技術創新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的中心環節;第二,要建立完善的電動汽車創新鏈、產業鏈和它的價值鏈;第三,要建立科技資源,開發共享的機制,鼓勵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和有條件的企業,加強科學儀器、監測設備,實驗平臺,標準信息,以及商業化示范運行的各種成果和心得之間的互相交流。第四,應繼續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綜合應用示范,創新商業模式,加快設施規劃建設。
新能源汽車占全世界汽車銷售的比重仍然非常小,任重而道遠。據萬鋼介紹,今年在印度舉行的清潔能源科技部長會議上發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2年之間,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超過了10萬輛,達到了16萬輛。“這是一個很快速的發展,但是它僅占全球汽車銷量的0.02%。”萬鋼說汽車模具設計是必要發展的 。
但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潛力,萬鋼持樂觀態度:“在全球對于電動汽車的電池的研究給予持續推廣、持續研究的投入和產業化投入當中,近3年來,電動汽車電池的容量比能量和電動汽車壽命增長了一倍,而價格降低了50%。它又告訴我們,我們努力去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推動這方面的產業化,來使它更多適應市場的需求。我們的目標是一定能夠達到的。”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在全國25個城市啟動電動汽車應用示范的幾年時間中,全國示范汽車保有量僅達到27400輛。但到今年3月底,推廣數量達到39800輛。在最近的4個月中,推廣速度已經明顯加快。
出席此次論壇的國際能源署署長范德胡芬、德國的國際合作機構可持續交通項目主任Christian Hochfeld等與會的國內外汽車行業嘉賓也分別在演講中表示,世界各國都面臨著上述挑戰,并已經開始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探索通過新能源車解決上述問題的道路。